html模版去香港不要隻是購物 還可體驗文化遊




樂琰

[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數據顯示,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,內地訪港人次從1997年的236萬攀升至2016年的超過4277萬,增長超過18倍。]
小時候我愛看港劇,常常被劇中的故事和香港的美景所吸引。每次去香港的時候,總會去看那些在影視劇中出現過的地方,品嘗一些男女主角吃過的美食。
多年後,我才知道,原來這樣的旅遊可以叫作依托IP開發的場景化消費——電視劇的效應就是IP,而我在現實中將劇中情節都如實消費瞭一遍,那就是線下場景化消費。
香港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,這裡有國際化的建築、管理、貿易、文化交流等,也保留很多中國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,比如圍村、盆菜宴、一度風靡南丫島的搶包山、大澳的蝦醬制作工藝等。
我一直覺得,香港是一個適合看風景、體會人文風情的旅遊目的地。
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數據顯示,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,內地訪港人次從1997年的236萬攀升至2016年的超過4277萬,增長超過18倍。
不過,多年來,人們談到香港旅遊,首先想到的就是購物。於是,免稅店、海港城、金店甚至是一些專為內地遊客所設的購物店成為瞭“景點”,而一些頗具人文價值的地方,比如赤柱、淺水灣、西貢、南丫島、太平山等地卻並不一定是遊客遊覽的地方。
隨後,一些強制購物的糾紛事件開始出現。部分不規范業者為瞭拿扣點而大量進行低價團甚至是“買團”操作,這種零團費或負團費的低價團,最終都得依靠遊客購物來彌補導遊和司機的收入。低價團經常伴隨著服務差和強制購物等,結果該看的景點和人文風情並沒有體會到,卻引發旅遊糾紛。
問題出現後,香港旅遊發展局做瞭很多努力,包括對商店、餐飲等旅遊相關產業的規范和管理,應該說是有成效的。
香港一直都是眾多旅遊公司業務板塊中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,“吃、住、行、遊、購、娛”是旅遊的幾大要素,購物當然是可以的,但購物不是旅遊的全部,如此具有人文情懷和特色的香港,應該用心去體會和遊覽,而不是在機場、酒店和購物點之間就匆匆結束瞭香港遊。
這幾年,購物遊不再是內地遊客赴香港旅遊的首選,更多的遊客願意開始享受香港的美景和獨特的人文風情。在線旅遊平臺途牛、驢媽媽發佈的報告顯示,現在約有70%的赴港遊客會提前預訂香港當地的景區門票,要知道,該數字在2015年僅為50%左右。
如今,不少旅遊企業開始更多地去開發主題遊,比如吸引一批影迷遊客的電影主題遊、主打書卷人文氣質的張愛玲路線、全程吃遍香港各類食肆的美食之旅等,其實這樣的旅遊產品不僅提升瞭旅遊品質,吸引瞭更多遊客,而且也提高瞭旅遊企業的毛利率。
當然,要做好人文旅遊也並不簡單,比如打造一個張愛玲的人文之旅路線,旅遊業者就需要把張愛玲的很多小說都通讀,然後根據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念書和生活時的經歷,尋找她當年的足跡,設計合理路線,甚至還要與酒店餐廳等合作,根據其著寫的《傾城之戀》、《半生緣》、《紅玫瑰與白玫瑰》等作品中所提及的菜肴做出張愛玲宴,以此來吸引遊客,這些都需要業者們煞費苦心。
但好的旅遊產品必然少不瞭投入,與其通過低價遊去拿購物扣點惹上糾紛,還不如好好地把香港旅遊的人文和精髓研發一下,這樣能獲得更高利潤和可持續發展。





台中商標註冊台中註冊商標費用台灣商標註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kwg860e6i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